凌晨三点半,北京阅兵村的临时办公室里还亮着灯。
量体师老张扶了扶老花镜,盯着手里那沓厚厚的测量数据直嘬牙花子。
"这活儿可真不简单啊!"他对着旁边打瞌�的小徒弟念叨,"给这些当兵的做衣服,差一毫米都不行,这可是要在天安门前走正步的!"
际华集团这次可真是接了个大活儿。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式,将近十万套军装鞋帽的生产任务,愣是压在了他们肩上。车间主任老王说接到通知那天,手里的茶杯差点儿没端稳:"好家伙,五十天要干完平时三个月的活儿,这不是要人命嘛!"
可这帮军工人还真就接下了。党委书记周群在动员会上说得实在:"咱际华是干啥的?从抗战时候就开始给部队做军装,这活儿不接,对得起谁?"这话说得在理,际华的前身就是八路军被服厂,当年在太行山里给战士们缝棉衣的老传统,现在还在骨子里刻着呢。
量体组的活儿最要命。十二个老师傅带着徒弟们,在阅兵村一待就是半个月。六月的北京热得跟蒸笼似的,帐篷里温度计都快爆表了。量体师小李说那段时间最怕两件事:"一是量错尺寸,二是中暑晕倒。前者要挨处分,后者要耽误进度,哪个都够喝一壶的。"
技术含量最高的要数那些特殊面料。研发部的老刘说起这个就来劲:"现在的军装可不是从前了,要防风防水还得透气,腋下还得加排汗层。战士们一站几个小时,咱得让他们穿着舒服。"有款新型面料来回改了七八次,把供应商都折腾得直喊"亲娘咧"。
车间里那叫一个热火朝天。缝纫机"哒哒哒"响得跟放鞭炮似的,质检员老马的眼睛都快盯成对眼了。"这批衣服可金贵着呢,"他一边检查线头一边说,"线迹歪了要拆,针脚大了要返工,连个线头都不能留。这哪是做衣服,这是在绣花呢!"
物流组的老周最怕听到"加急"俩字。有回一批纽扣卡在高速上,他急得直跺脚:"这要是耽误了,我老周这张老脸往哪搁?"最后愣是派了专车去半道儿上接货,司机回来说油门都快踩油箱里去了。
最让人感动的是那些老师傅。裁剪车间的张师傅腰疼得直不起来,愣是绑着护腰坚持上班。别人劝他休息,他摆摆手:"我这把老骨头还能为阅兵出把力,光荣!"这话说得,旁边几个年轻人都红了眼眶。
交活儿那天,整个厂区静得出奇。所有人盯着最后一箱服装装车,不知道谁先鼓的掌,接着就响成了一片。质检科的小王偷偷抹眼泪:"这五十天掉的头发,值了!""
阅兵式当天,际华的工人们都守在电视机前。当受阅方阵迈着整齐的步伐走过天安门时,老张突然指着屏幕喊:"快看!那靴子是我量的!"整个食堂顿时笑成一片。车间主任老王眯着眼睛看了半天,突然冒出一句:"这帮小子穿着咱做的衣服,还真精神!"
这事儿过去好久,厂里人还经常念叨。新来的实习生好奇地问老师傅:"做军装和做普通衣服有啥不一样?"老师傅点了根烟,慢悠悠地说:"普通衣服讲究的是好看,军装讲究的是责任。你想想,要是阅兵时候哪个战士因为衣服不合适出了岔子,那丢的可是国家的脸。"
要说这次任务给际华带来了啥,除了那一墙的锦旗,更重要的是工人们腰杆挺得更直了。食堂大妈说得最实在:"咱虽然就是个做衣服的,可做的是给国家长脸的衣服,这感觉,得劲!"
这篇文章只是我个人的看法,没法给你提供什么投资方面的建议哈。要是有侵权的情况,你赶紧联系我们去处理就行啦。
股票10倍杠杆软件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